院领导组织医务科及各科室主任连夜制定流程,进行分层管理、分区救治、分区收治。院部不计成本,在全市医疗机构中最早升级了急诊医护的防护级别,确保每一位工作人员不被感染。医务科组织医技等科室梳理流程,加快急诊核酸检测,开展抗原检测,职能科室连夜改造核酸采样点,连夜建设缓冲观察室、缓冲分娩室、临时看诊点,确保孕产妇分级、分区域得到有效救治。
我是产科急诊医生,也是2岁半孩子的宝妈。做了医生,注定陪娃的时间非常金贵。以前,下班后无论多累,一定会陪娃聊天、做游戏、读绘本……3月底开始,疫情形势异常严峻,我们开启了工作、吃住在医院的闭环模式。随着闭环时间的延长,烦躁、无助的情绪时不时袭来,幸好有同事、领导鼓励我,大家齐心协力,共度难关。爱人和女儿也会跟我聊天,缓解我的焦虑。爱人空闲的时候,用文字记录“闺女趣事”,让我“云见证”孩子的成长。女儿在视频里嗲嗲地反复问:“妈妈,你吃饭了吗?妈妈,你什么时候回来呀?妈妈,我去接你回家吧……”也会安慰我:“妈妈,你最辛苦,我在家听爸爸话。妈妈,我亲亲你吧。妈妈,你睡觉吧,我不吵你。妈妈,我的肚肚想你喽……”
一个多月来,急诊的每一位医护人员都经历了一段不寻常的日子,这是对产科、妇科急诊团队的一次“大考”。他们闭环在医院,筑牢每一道安全防线,保障每一位孕产妇及时预检分诊、及时就诊、及时入院,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。
“宫口近开全,没有在我们医院建卡……”急诊门外,医生和护士快速将孕妇从“120”救护车转运到急诊分娩室,医护紧张有序分工,协同完成救治。护士床旁完成快速核酸检测采样,完成生命体征测量,完成抽血等基本相关检查。医生在询问观察病情的同时,呼叫经验更丰富、级别更高的医师到场,呼叫助产士、新生儿科医师到场,为紧急分娩做准备,并做好突发情况抢救预案。伴随着一声清脆响亮的啼哭,健康的宝宝出生了,母子平安。大家长吁一口气,防护服里衣服已经被汗湿透。
每位医护人员是白衣逆行者,还是孩子的爸爸妈妈,也是自己爸爸妈妈手心里的宝和他们的孝顺儿女。疫情期间,除了全力履行医务工作者的职责,其他身份都顾不上了。产科急诊团队的同事们,克服种种困难,闭环在医院近两个月。略有空闲,他们会和父母、自家宝贝通个视频,有时候说着说着就哭了……擦干眼泪,我们继续奋战,保证每一个家庭的团圆。
东院急诊有4位产科医生和4位妇科医生,加上我和急症妇科李双弟主任,一共10个人。面对每一天的考验,我们并肩作战、相互支援。请允许我来“晒”一下可爱的急诊医生团队的名字,他们是:关小红、杨凤莲、张彦丽、洪玮、唐宇平、马璎璇、孙倩倩、刘焕荣。还要给我们的急诊护理美眉们点个赞,她们每一个都是心地善良、能打硬仗的“花木兰”,非常给力。
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产科主治医师唐宇平:母婴健康的“守护者”,儿女眼中的“超人”
作为父母,我们也是儿女眼中的“超人”。我是两个孩子的父亲,大的3岁,小的不到1岁。“爸爸,你怎么还不回家呀?”我半开玩笑,“等爸爸把病毒打败了就回家。”“那爸爸你要加油哦,你要快快地消灭病毒,不要慢慢地哦。”“爸爸会加油的,你在家乖乖等着我。”话未说完,眼眶已经湿润。
文章来源:《临床急诊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lcjz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524/1508.html
临床急诊杂志投稿 | 临床急诊杂志编辑部| 临床急诊杂志版面费 | 临床急诊杂志论文发表 | 临床急诊杂志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临床急诊杂志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